1. 血清前白蛋白:
广义而言,前白蛋白可存在于血浆和脑脊液中,近年来,许多综合医院已经把该项测定作为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分判定指标之一,并将此项列为肝功能检查的常规检测项目。血浆中的前白蛋白或血清前白蛋白(PA)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转运维生素A和甲状腺素(T4)。前白蛋白变化机制与白蛋白相似,主要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由于其半衰期更短,肝病时前白蛋白的变化更为敏感,可能是白蛋白变化的前奏。各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般肝病初期约30%患者白蛋白正常但PA下降,多数肝病患者PA均减低50%以上,在进展型肝硬化时几乎降至0。黄疸型肝炎时,胆红素浓度越高,PA下降越明显。PA还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肝炎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前白蛋白可迅速恢复正常者,病情将会改善,而在亚急性肝坏死病例一直处于低值。另外,阻塞性黄疸、肝癌时前白蛋白也可出现显著下降。
2. 血清蛋白质电泳分析:
血青蛋白由一组其分子中分别含有酸性或者碱性侧基的氨基酸组成。在一定的Ph值的缓冲溶液中,由于组成的血清蛋白的不同种蛋白质的分子量、所带电荷的不同,在电场中其涌动速度也不同,因此可将血清中蛋白质区分开。依据这一基本原理,通过电泳方法可将血清蛋白质分离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总的来说,炎症性肝脏病变的初期以α球蛋白率先增加,继而β球蛋白增加为主要特点,但是严重肝病时,则可明显减少。无论是采用血清蛋白质定量还是采用电泳分析法,虽然血清蛋白质的变化水平能较好地反应肝功能状态,但有些因素也会影响该指标的变化,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3. 血氨测定:
氨具有毒性作用,不能在体内大量存在,必须转变为无毒性或者毒性很小的物质排出体外。人体内的氨产生方式有两种,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对氨处理的重要一环。若肝功能不全,由于循环障碍,导致尿素合成减少及氨排出减少,从而引起血氨增高。增高的血氨干扰了大正常脑组织的三酸酸循环,脑组织中的A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临床会出现肝性脑病。血氨的检查不仅可以反应肝脏病变的情况,也可以帮助诊断肝性脑病。
4. 血浆氨基酸测定:
血氨增高并非是引起肝性脑病的唯一原因。当肝脏受到损伤时,机体蛋白质代谢发生异常,可导致血浆中各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发生紊乱,氨基酸比例失调也是肝病脑病另一种常见原因。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或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如果蛋氨酸浓度分别超过正常值的3-5倍,应警惕重症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