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到2050年预计将增加八九千平方公里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过去30多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哪些影响?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3月20日发布消息说,该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朱立平研究员领衔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在较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5-8.5)条件下,预计到205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将增加近20%,约8000-9000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湖泊扩张通过增加热容而减弱蒸发,而大湖泊通过大尺度大气环流而导致降水增强。同时,封闭湖泊的扩张正在通过外溢和溃决对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牧业场所构成风险,并可能影响区域二氧化碳的源汇效应。

本次研究成果示意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这一青藏高原气候及环境变化研究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与环境评论》(Nature Reviews Earth& Environment)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朱立平研究员指出,青藏高原湖泊是“亚洲水塔”重要水资源组成,不仅影响到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的水循环,也在支撑生物多样性及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极具价值。湖泊变化不仅对气候和流域水文变化十分敏感,也影响着湖泊生物地球化学条件,对水安全、农业和基础设施等构成重大风险。

多项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为全面研究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研究团队量化1986-2022年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和水量的变化趋势,总结湖泊温度、透明度、盐度和叶绿素a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湖泊变化对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以及碳源汇影响的复杂性,讨论未来湖泊扩展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并提出下一步开展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鞠建廷副研究员说,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遥感反演分析发现,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湖泊的规模、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朱立平介绍,自1995年以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和体积持续增加,北部湖泊扩张最快。1986-2022年,受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的影响,1 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总面积从37109平方公里增加到46980平方公里,蓄水量增加了169.7平方公里。大于或等于10平方公里的大中型湖泊平均地表温度升高1.33℃,南部的升温速率为0.44℃/10年,高于北部的升温速率(0.21℃/10年),导致北部的蒸发量(1056毫米/年)弱于南部(1172毫米/年)。水体平均透明度由1.6米升高到2.76米,平均盐度从48.76‰降至23.76‰,平均叶绿素a由3.52微克每升下降到2.53微克每升,表示水质更清洁,生态环境趋好。这些变化均表现为北部变化幅度高于南部。

此外,尽管外部营养成分输入仍然较少,浮游植物生产力增加有限,青藏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的响应仍表现为微生物多样性和营养状况增强。不同观测和计算方法认为,青藏高原的湖泊既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源,也可能是二氧化碳的汇,盐度较高湖泊比盐度较低湖泊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强。

未来研究提出三建议

朱立平总结表示,为更好了解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相关影响,研究团队基于最新成果,对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迫切需要准确确定每个湖泊的绝对储水量及变化,从而了解它们与主要水系水循环的关系。

二是发展具有明确物理机制的湖泊水量平衡模型,从而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湖泊的变化。

三是进一步开展不同类型和不同季节的湖泊原位调查,识别对水质参数更敏感的反射光谱以训练高精度的反演模型,以便及时从遥感中获取这些参数的连续变化。(完)

"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2025创新升级

区域协同,共赢智能与可持续未来中国大陆赛区即日启动报名在欧莱雅中国2024/2025年度发展战略沟通会上,今年"欧莱雅BIG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 以下简称"BIGBANG")以"创新升级,引领未来"为主题,全面启动北亚区赛事。BIGBANG旨在持续激发初创及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能,推动美妆科技解

新任香港警务处处长周一鸣:维护国家安全是未来工作重点之一

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日(2日)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他表示,在接下来的日子他将带领警队提升自身能力,让香港继续保持安全和稳定。周一鸣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将是他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来源:大湾区之声

中国科大揭示分子伴侣参与固碳机器羧酶体组装成熟的分子机制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4月1日消息,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江永亮副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米华玲研究员课题组,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参与蓝藻固碳机器羧酶体组装的分子伴侣CcmS及其与外壳蛋白CcmK1六聚体、

新质观察|6G×具身智能:开启人类社会智能化的新时代

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你能想象未来的工厂中,千百台机器人在毫秒内完成无缝协作吗?这一场景并非科幻,而是6G与具身智能共同推动的未来图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见证了通信技术从2G到5G的革命性变革,同时见证了数字世界的颠覆性转型:固定电话变成了智能手机,互联网从桌面延伸至云端,无人驾驶、智能

孟晚舟:未来三年华为要与经济规律逆周期,加大战略纵深投入,错位发展,在根技术上压强式投入

格隆汇3月31日丨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表示,未来三年,华为要与经济规律逆周期,加大战略纵深投入,错位发展,在根技术上压强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