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主动和历史创造精神。
共同富裕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追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再到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如今,我们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心群众冷暖,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凝聚起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共同富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
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概念,并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而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领域协同推进。经济建设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条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物质上实现富足才具备了基本保障。政治建设是保证,为实现共同富裕把方向、谋大局。文化建设是灵魂,为实现共同富裕厚植精神土壤。社会建设是条件,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公平之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既涉及物质的富足,也强调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精神富裕是人们在思想、情感、心态等层面达到的一种丰沛且充盈的状态。推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的共同富裕是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与追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同贫困作斗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消除贫困是世界级难题。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致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成功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解决世界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样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帮助全人类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先机,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是当代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外延至国际层面,为全球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