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民事诉讼什么时候举证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期限的确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会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并明确举证期限。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法律规定的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特殊情况下的延长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逾期举证的后果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建议

提前规划:当事人应当尽早规划举证时间,确保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完成证据提交。

及时申请延期: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提交证据,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

注意变更诉讼请求:如果需要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以便法院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通过以上规定,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得以明确,既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保证了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婚姻登记将实行“全国通办” 新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施行

原标题:婚姻登记将实行“全国通办”新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施行【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全文共6章28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规定县级以上

以业务规则引领技术标准——最高法印发《人民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2025)》

来源:【中国审判】人民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是规范全国法院案件信息采集工作的基础性文件,在指导和服务数字法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夯实数字法院建设基础,实现“以业务规则引领技术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人民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2025)》(以下简称《标准》)。此次《标准》修订

最高法:2024年失信名单人数实现十年来首次下降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深化交叉执行、规范执行工作”有关情况。交叉执行是最高人民法院推进执行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近年来执行工作的亮点、重点。交叉执行是指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长期未执结案件,法院创新运用督促执行、指令执行、提级执行、协同执行等方式,有效防止权力、关系、人情干扰,提

贩卖“麻古”84.6万粒,胡某某被执行死刑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3月31日,据湖北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3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对贩卖毒品犯、洗钱犯胡某某执行了死刑。贩卖“麻古”84.6万粒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确认,罪犯胡某某因与陈某(另案处理)等人共同制造毒品被刑满释放后,于2018年7月,

AI生成作品究竟有没有著作权?法院判了

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输入几个提示词、表达清楚构想,就可以自动生成经过个性化改编的文图新作品。但这种创作模式不免产生新的法律问题,AI生成的作品有版权吗?前不久,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判决一起涉及AI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江苏常熟:判决一起涉及AI著作权侵权纠纷案2023年2月,在上海从事艺术设计的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