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偷窥属于什么犯罪

偷窥行为通常被视为 违法行为,而非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偷窥行为本身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如果偷窥行为涉及到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并且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情节严重,那么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外,如果偷窥行为导致其他严重后果,如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受害者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综上所述,偷窥行为主要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涉及更严重的刑事责任。因此,建议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避免从事此类行为。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3款违规移动应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3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1、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等。涉及5款移动应用:《椒易宝》(版本2.0.8,360手机助手)

官方:加大“开盒”挂人等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受理处置力度

中新经纬4月16日电 中央网信办提出,加大涉“开盒”挂人、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受理处置力度。据“网信中国”微信号消息,4月15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举报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要求,全国网信举报系统要认真落实2025年网信工作基本要求,坚决捍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切

人社部门辟谣!

扫码领“五险一金补贴”?提示社保“异常”速办?假的!近日,有部分群众反映收到了领取“五险一金补贴”的通知。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从未面向普通群众发放过所谓的“五险一金补贴”,所谓通知为不实信息且涉嫌诈骗,千万别信!图片来源:人社部通知声称,按照人社部相关规定,凡入职满一个月,并按照国家规定

人脸信息安全保护有了新办法(深阅读)

人民日报记者 金歆小区门禁必须“刷脸”才能解锁,移动支付平台不知何时开通了“扫脸即付”,人脸信息在不法平台上“0.5元一张”……人脸识别技术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些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代表,各部门从立法、执法等多方面不断加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治理。3月,

扫码领“财政补贴”“薪资补贴”?这是诈骗

新型骗局,谨防上当!快快扩散周知!近日有网友反映收到了这样的通知 ↓该通知假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声称:“根据国家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针对薪资补贴、社保补贴、医保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岗位补贴等申领认证,申请通过发放五千元相应补贴金”,实则支付宝扫码跳转至假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