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审减”指的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核算,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虚报、高估等问题,从而减少工程项目的总造价。而“审增”则相反,是指审计后的数据比原有数额增加。在实际的工程审计中,审计方往往会关注审减的部分,即减少工程造价的部分,而不太关注审增的部分,即增加工程造价的部分。这种现象被称为“审减不审增”。
审计方的服务性质与利益倾向:
审计方作为工程结算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可能存在自有的服务性质和利益倾向。他们通常通过审减额来获取审计费用,因此可能会倾向于多审减以追求更高的审减额。
质量问题、资料问题、态度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质量问题、资料不完整或施工方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减少。
工程变更和后期调整:
很多政府投资项目在前期调研不够充分,导致后期变更较大,无法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造价。此外,如果只招投标了主体工程而忽视了项目附属工程,也会导致施工方在工程实施中人为增加工程造价,成为审减的重点内容。
施工合同编制不严谨:
施工合同编制质量不高,未明确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费用取定清单,存在暂定价格或具实结算等留有报价缺口的条款,这会导致工程结算时缺乏双方认可的计费依据和标准,容易给施工方钻空子,虚增造价。
行业潜规则:
虽然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工程项目审计只能审减不能审增,但在实际工程行业中,似乎已经形成了“审减不审增”的潜规则。审计人员往往更关注审减部分,而对审增部分不太关注。
建议
加强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
在项目初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明确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和造价,减少后期变更的可能性。
完善合同管理:
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明确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费用取定清单,避免留有报价缺口,确保合同内容严谨、全面。
加强监管和审计:
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计,确保施工方按照合同要求执行,避免虚报、高估工程造价。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审计过程中的审减现象,提高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