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黑土地上的春耕新农人

新华社哈尔滨4月18日电 题:黑土地上的春耕新农人

新华社记者沈易瑾

晨光熹微,6点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杨树村,田野间尚萦绕着薄雾,55岁的丁会利已发动他的“老搭档”——一台电驱智能播种机,在育秧大棚间灵活穿梭。

“我17岁就下地干活了,那时候弯腰播种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用机器就能把种子精准‘绣’进地里。”丁会利边操作播种机边向记者展示。

丁会利的父亲是村里的一名拖拉机手,“子承父业”的他很早便意识到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许多农民因农机价格高昂而犹豫不决时,早在1987年,丁会利便果断投入3500元,购置了一台二手手扶拖拉机,成为全村首批拥有农机的种植户之一。

2007年,这名种了30多年水稻的“老稻农”,成立了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稻香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此后,合作社陆续购入大马力拖拉机、搅浆平地机、高速插秧机……

“像我现在用的电驱智能播种机,每天能播种2000平方米左右。只要输入基本数据,它便能自动运行,无需人工过多干预,特别省事儿。”丁会利介绍,电驱智能播种机作业能够确保播种均匀,且播种数量精准,秧苗的质量因此得到显著提升,助力实现提质增效。

合作社库房内停放的收割机。(受访者供图)

走进合作社大院,库房内停放着十几台大大小小、功能各异的农机,组装工具与备用零件整齐地摆放在一旁。“这是我自己改造的筛土设备。”丁会利自豪地指着其中一台机器说,“它不仅是挖掘机,还能用来筛土育秧。”

丁会利介绍,育秧过程中,筛土能保证秧盘内土壤细腻无杂质,有利于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我这6000多平方米的育秧面积,如果全靠人工筛土,既费时又费力。于是我动手改造了一台自动筛土设备。”谈及农机改造,他眼中闪烁着光芒。

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站站长张贵红说:“老丁现在称得上是资深的农机专家,每次有新农机、新技术出现,他总是第一个去了解,谁家机器坏了都找他帮忙维修。”

合作社育秧大棚内,工人正在修理微喷管路。(受访者供图)

温控微喷技术、半自动撒种及覆土技术、硬盘育苗技术……丁会利介绍,这座育秧大棚科技感十足。“大棚投入使用后,仅需五六个人就能完成作业,而且春耕完成时间提前了约一周。”

深夜,合作社大院灯火通明,丁会利正认真学习无人机田间管理的知识。“我们要做黑土地上的新农人——既扎得下老辈的根,又发得出新芽。”他说。

黑土地上的春耕新农人

新华社哈尔滨4月18日电 题:黑土地上的春耕新农人新华社记者沈易瑾晨光熹微,6点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杨树村,田野间尚萦绕着薄雾,55岁的丁会利已发动他的“老搭档”——一台电驱智能播种机,在育秧大棚间灵活穿梭。“我17岁就下地干活了,那时候弯腰播种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用机器就能把种子精准‘绣

高质量发展“新”速度丨“硬科技”夯实“软实力” 新疆棉海“养成记”

央广网乌鲁木齐4月17日消息(记者丁安) “天上有北斗,地下有滴灌,种地不用人,收成年年高!”这是新疆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老湖村种植户王杰近年来种植棉花的切身感受,也是新疆棉农的共同心声。新疆,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土地,以不足全国7%的耕地贡献了全国92.2%的棉花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棉花

宁夏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市域现代农业产教融合联合体揭牌仪式

【来源:宁夏交通运输厅_行业新闻】4月14日上午,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与宁夏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市域现代农业产教融合联合体揭牌仪式在银川市举行。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与宁夏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签署《市域现代农业产教融合联合体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制定智慧农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将通过产教融合

【组工新论】精准施策绘就乡村振兴“幸福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领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对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准施策,绘就乡村振兴“幸福景”。引“新农人”回村。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人才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打破

定了!中国杨凌农高会夏季分会将于5月17日举办

初夏农事忙,农机来助力。中国杨凌农高会夏季分会暨2025AME西部农业机械装备展览会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杨凌农高会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服务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展会,依托杨凌示范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将以“智慧农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面向西部地区旱作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化、农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