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大量黄胸织布鸟完成越冬迁徙陆续返回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勐波罗河畔,开始筑巢安家、繁育后代。
在勐波罗河湾甸乡上甸段,只见两岸河堤的树木上,一个个正在新建的黄胸织布鸟巢穴特别惹眼,勤劳的织布鸟一根一根,一趟一趟,每隔三五分钟就会衔回来一根草,用灵巧的嘴编制精美的家园。有的才刚刚起势,正在修筑主体工程,有的“工程”已经过半,正在奋力冲刺“竣工”。织布鸟们用灵活的巧嘴或修编“外饰”,或进行内部“装潢”,忙得不亦乐乎。


“黄胸织布鸟每年四月初就会回到湾甸筑巢繁衍后代,在勐波罗河流域湾甸段,随处可以看到无数织布鸟的小巢。精心编织一个鸟巢需要20天至25天,5月至6月是筑巢的高峰期,大概9月初,黄胸织布鸟就会离开湾甸。”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宣传委员于飞说。


勐波罗河属怒江支流,在湾甸乡境内约25公里流域内的小青树、芒果树、竹子等树木是黄胸织布鸟喜欢营造巢穴、哺育后代的地方,一棵树上多的有10多个巢穴,少的也有两三个,总数达数千窝,场面十分壮观,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黄胸织布鸟为文鸟科织布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一般在13厘米至17厘米,嘴粗厚呈锥状,两翅和尾较短。喜欢群居,通常会在同一棵树上建多个巢穴,被称为动物界的“最美纺织工”。“近年来,随着湾甸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爱鸟护鸟意识也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织布鸟回到湾甸筑巢,织布鸟数量在稳步增加。下一步,湾甸乡将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吸引黄胸织布鸟、栗喉蜂虎等众多珍稀鸟类每年回到湾甸‘安营扎寨’,并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发展‘观鸟经济’,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于飞介绍。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周应彪 赵媛蕊 饶万玲 摄影报道
视频由昌宁融媒提供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