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召开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上,1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47.95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基础设施、汽车产业链等关键领域,除中国外,签约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
合作园区电力“加码”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是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示范性项目。在此次大会上,天津泰达电力有限公司、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公共事业公司、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现场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泰达合作区共建200兆瓦变电站项目。
“随着泰达合作区的持续发展,用电量也在快速增长,这次签约的200兆瓦变电站建设项目是园区的重要配套工程,将缓解园区用电压力,满足大型项目的用电需求,更好地服务入区企业。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园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天津泰达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华表示。
历经十多年建设发展,泰达合作区已吸引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入驻,帮助埃及实现多个产业的“从无到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市场空白。园区还带动当地近万人就业,为埃及储备了一批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人才,入区企业也为当地培养输出了一批专业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发展与数字转型方面,泰达合作区也发挥了示范作用,园区中大规模应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互补路灯,并引入低碳领域企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新城。
物流大通道上的“新伙伴”
中国的汽车零配件、日用品、机械产品“搭乘”火车走出国门,来自国外的粮油、木材、食品通过中欧班列进入中国市场——凭借高效、稳定的优势,中欧班列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昨日,天津东疆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俄罗斯铁力国际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天津口岸中欧班列的承载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们的合作伙伴长期深耕铁路运输服务领域,在很多口岸有专业团队。这次签约可以进一步提升天津中欧班列在境外端的铁路运输服务水平。”天津东疆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欢介绍,围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该公司会进一步发展途经二连浩特口岸的中欧班列,同时,积极拓展经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的通道,开辟新的稳定线路。
在王欢看来,此次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带来了广阔机遇。他表示:“我们会利用好这次机会,与上合组织国家的更多优质物流服务商加强战略合作,进一步提高去、回双向班列的组织和服务能力。”
“津牌”服务加速出海
“走出去”的不仅有产品和技术,还有服务。签约仪式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牵手”一家蒙古国的企业,将为其设计办公楼。
天大设计总院董事长、总工程师张锡治告诉记者,当地气候比较寒冷,对于建筑的节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在设计方案时,天大设计总院融入了智能建造、多种能源利用等元素,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迁,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我们也会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贯彻在这个项目中,为中国建筑走出去作出自己的贡献。”张锡治说。
此外,天津市助企“走出去”服务联盟与阿联酋Sun管理咨询公司达成合作,将共同打造阿联酋“天津企业出海服务中心”项目,利用各方资源,为有意拓展中东市场的天津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天津市助企“走出去”服务联盟理事长,参与此次签约的利安达国际董事局主席黄锦辉表示:“项目将为企业提供市场调研、政策咨询、财税、法律合规等全方位服务。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深化与阿联酋及其他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