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殷殷嘱托,商务系统下步工作中有哪些具体谋划和行动?
李朝伟:结合云南实际,我们将开展3个行动,补齐和完善外向型产业链条、政策服务链条,强弱项扬优势,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是产贸强基行动。一方面,针对工贸协同、科贸协同、农贸协同,着力在外贸支持政策上“扩围、加力、降准、直达”。“扩围”,即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支持范围由国家级近4000家“扩围”至省级6800余家,对农产品、重点供应链产品、特色优势产品支持范围由13类“扩围”至30类。“加力”,即支持外贸企业降本增效,在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前提下,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对重点产品支持力度大幅提升。“降准”,即对重点供应链产品、生物医药制品、二手车出口申报条件较往年有大幅下降,预计今年政策实际惠及经营主体增加超60%,且超过90%为民营企业。“直达”,即遴选资金兑付平台,逐步推动外贸政策资金直补直兑,助力外贸企业直达快享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补齐服务链条。新认定一批省级、州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构建外综服体系;加强政策培训,发挥“云企出海联盟”作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商务干部队伍服务企业“走出去”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成立11个外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做好服务企业、服务行业(产业)、服务地方(地区)“三服务”。
二是贸易新业态创新行动。云南已成立系列工作专班,加强政策协同和支持力度,支持领跑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速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三是边境贸易振兴行动。通过创新代理报关模式、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推动边境小额贸易扩量提质。强化边民互市贸易政策支撑体系,实施“百企入边”行动。依托边(跨)合区,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助力兴边富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设,使各类开放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云南商务系统将如何抓落实、谋突破?
李朝伟:我们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南博会为核心,充分用好对外合作平台,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产业链建设和贸易功能等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实施自贸试验区创新引领行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周边国家农产品市场准入、跨境电力交易、金融服务供给等方面开展探索创新,助力跨境电力交易、国际航空邮件集拼中转、跨境火车机车及飞机保税维修等突破发展,并与沿边产业园协同联动,创新沿边跨境合作模式,协同承接产业转移。同时,将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功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优势特色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保税+”新业态,试点“空铁公”多式联运,提升对外贸易能级,打造沿边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记者:云南有28个口岸,构建了覆盖空、水、铁以及公路的立体口岸发展体系。今年,云南将如何加力推进口岸扩能增效?
李朝伟: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20个口岸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全面收官。提速建设“一站式”通关服务体系,确保6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项目,新增一站式申报服务、跨境原产地证书系统等10项地方特色应用,实现企业报关数据填报项压缩8成、一般贸易申报步骤由6个减至2个、边民互市申报流程由7步简化为1步。此外,创新“在线24小时通关、移动端24小时报关、有条件的口岸24小时通关”的“3个24小时”便利化通关模式,打造国家智慧口岸标杆。
此外,还将进一步释放“澜湄快线+”国际货运品牌效应,实施“澜湄快线+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三仓联动”等多项政策,同时从通关便利化、物流企业引进、物流成本降低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中老铁路客货运发展,增强中老铁路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 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