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1日首个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落子水乡后,4月9日,又一实验区布局塘厦。


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率先启动
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在即,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率先启动,通过市镇共建、一镇一策、试点先行,统筹全市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东莞以空前力度加快公办普高建设,把更多优质公办普高纳入名额分配学校范围,持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创新探索公办优质资源对民办教育的帮扶路径,着力促进公民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打出“组合拳”,按下“加速键”。
“一镇一策” 推进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领导多次深入镇街调研,谋划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实验区通过市镇共建的方式,着力在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率先推行改革试点、充分挖掘镇街资源禀赋等方面下功夫,快速提升镇街教育质量,打造区域教育新亮点,服务支撑镇街高质量发展。
一是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优质教育集团示范引领作用,将省、市、城区优质教育集团资源辐射到实验区。在水乡片区,引入东莞中学分别与洪梅中学、水乡未来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组建由东莞中学为核心的水乡教育集团联盟,以强带弱带动水乡片17个教育集团提质发展。在塘厦镇,引入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高起点办好塘厦未来学校。设立教育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区域教研基地,整体提升区域教师队伍和教研水平。分别设立广东省中小学王健名校长工作室水乡工作站、广东省中小学万飞名校长工作室塘厦工作站,建设好塘厦“未来名师学院”,促进区域教师队伍素质快速提升。
二是率先推行改革试点。实验区将在中小学学位迎峰工作、“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先行探索,形成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试点建立镇街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推动公民办学校转段升级增加优质学位,增加初中走读学位,筹建弹性转段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动态调整学段办学规模,推动集约节约建设公办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加快推进东莞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水乡遴选培育10所中小学校,在智能作业、智能课堂评价、智能体测、智能导师等项目探索实践。在塘厦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基地,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建设一批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先行校、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智慧教育校企合作样板校。
三是充分挖掘镇街资源禀赋。针对镇街的教育基础、产业结构、文化底蕴等实际,实验区紧紧围绕镇街的教育需求进行项目打磨,量身订造,优化整合区域优质资源,进一步擦亮区域教育特色品牌。整合水乡片区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水乡文化底蕴,继续擦亮洪梅合唱、麻涌游泳、中堂篮球等特色教育品牌。依托临深片区服务重点产业平台建设,深化现场工程师培养,将市电子科技学校建设成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体育艺术特色人才培养先行示范校,推动塘厦中学建设成为知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
创新探索公办优质资源对民办教育的帮扶路径
除了试点改革实验区建设破解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东莞还创新探索公办优质资源对民办教育的帮扶路径,逐渐缩小校际教育发展差异,着力推动公民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教研共融,精准帮扶提升。各片区分别组建公民办教研共同体,开展“送课到校、送讲座上门”等线下帮扶活动,深入民办学校教学一线,通过课堂问诊、案例分析、教学沙龙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民办学校下沉,提高公民办教研共同体实效。以水乡片区教研基地和临深片区教研基地为试点,通过基地协同开展教研活动、课程改革实验等,为民办学校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资源赋能,数字驱动发展。大力深化“莞式慕课”应用,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省粤教祥云数字教材平台、东莞市“莞易学”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建立统一网络入口与常态化的教研推广机制,实现资源的精准推送与高效利用。借助“数智莞师”数字化教研云平台,联动市、镇、校各级单位以及专家名师,开展线上服务,针对不同层次的民办学校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带动民办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三是名师领航,协同共进成长。组织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名师开展深度交流合作。通过师徒结对、专题讲座、同课异构、教学沙龙等活动,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高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民办学校教学实践中。发挥省、市“四名”工作室主持人、市领军人才、教育家型人才培养对象等教育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示范授课、经验分享、教学视导等方式,将其专业素养与教学经验传递给民办教师,带动民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优化名额分配政策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今年,东莞以空前力度加快公办普高建设,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充分挖掘公办高中潜力增加学位供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普通高中发展格局、增加初中学校毕业生入读优质高中机会,今年将扩大参与名额分配的优质公办普通高中范围。
经深入研究论证,今年增加3所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纳入名额分配,从原来的8所扩大至11所。在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8所学校的基础上,新增石龙中学、万江中学、常平中学列入名额分配范围,此次新增3所学校名额分配比例与之前8所一样,均为学校招生计划数(除招收随迁子女人数、港澳班学生人数和特色发展学生人数外)的50%。三所学校均是省一级普通高中,凭借长期的办学积累,汇聚了优质师资队伍,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学生成长发展成效显著,办学水平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从“扩容攻坚”到“扩优提质”,东莞将进一步积极创新实践,集聚优质资源,加强人才支撑,为教育强市建设蹚出新路,打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东莞范本”。
文、图 | 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东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