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剑锋 通讯员 李亚超 侯颖 胡斌 刘思含
4月1日,走进全国模范人民调解村——驻马店市平舆县万金店镇土店村,文化广场上戏曲声悠扬,老人们听着戏曲晒着太阳,享受着惬意时光;产业园里,机械石磨匀速转动,油香气弥散而来。这个曾默默无闻的中原村落,凭借“孝善文化+富民产业”双轮驱动,三年间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文明和谐典范村。

每月初一、十五,土店村文化广场便化身温情剧场。一大早,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就会陆续乘代步车赶来,志愿者有的忙着张罗午饭,有的忙着帮老人们剃须理发。上午十一点半,广场内三十张圆桌渐次坐满。饺子油条等地道美食陆续上桌,吃着“孝心宴”,老人们眼角的皱纹绽成了花。

这份温暖已持续三载,现已衍生出“孝善文化志愿服务队”“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诸多创新载体。好婆婆李小平照料瘫痪儿媳八年、好媳妇李小芬带着婆婆参加“孝善洗脚”化解积怨等故事,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活教材”。
荣誉墙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奖牌格外醒目。自从村里组建“五老调解团”以来,矛盾纠纷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达到98%。曾冷战多年的邻居,经调解后共同栽下“和解树”;昔日争吵的婆媳登上“孝善红榜”,成了村民学习典范。土店村先后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县“先进民调单位”,“四零”创建村等荣誉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物质文明筑基。在土店村淫羊藿种植基地里,700亩“植物软黄金”随风轻摆,据振慈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带动了50余户群众参与种植,亩产值达3万元。
除了淫羊藿种植,该村还发展起了沙发加工厂、防盗门加工厂,产品销售辐射至全县19个乡镇(街道)。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立为务工群众算了一笔增收账:“家门口上班,省了房租伙食,务工群众每月至少到手2000元,照顾老人孩子两不误!”
当问及村委治理秘诀,墙上的宣传标识已经给出答案:左侧“文化润心”标注道德讲堂等12项载体,右侧“产业强基”列出5大产业,中间“治理创新”串联8项制度,共同托起党建引领的主线。
从“孝心宴”升腾的烟火气,到共同富裕加工园闪烁的电子屏,当传统文化邂逅现代治理,当德治基因注入产业血脉,乡村振兴便有了破译密码的钥匙。
据悉,土店村的孝善文化活动吸引来了诸多爱心企业家的参与和支持,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该村加工的孝心饺子即将进驻超市。“我们村的传统美食‘土店豆腐’也正在申报非遗,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电商直播,争取让我们村的土特产飞向全国。”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立透露的发展蓝图,折射出传统村庄的现代化转型。
聚餐结束,老人们哼着豫剧归家,车间机器仍在轰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正是新时代基层善治的生动答卷。正如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立所言:“让美德可感、产业可触,乡村善治就有了源头活水。”(编辑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