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生“势”
□孙连宇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万物需要雨水的滋润,带来勃勃生机。同时也要防患未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当气象云图捕捉到锋面系统的异动,沈阳便已启动预警机制——从交通疏导到社区响应,从物资储备到市容清洁,用系统思维激发了“春雨贵如油”的内涵。

4月12日,沈阳迎来春雨,城市环境焕发盎然生机。
沈阳未雨绸缪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的战斗意识,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目前来看,尽管有部分地区出现大风与暴雨天气,但城市能够有序应对,并能充分利用。
春雨如油,贵在及时。一方面,春雨为沈阳春耕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充足的雨水能有效缓解春耕旱情,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农民适时开展播种工作;另一方面,春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滋润大地,草木萌动,城市焕发生机,还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而环卫调派滚刷车与高压设备,对街路展开深度冲刷,在雨中作业,既是“借雨洗城”,让市容市貌为之一新,更折射出资源集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春雨如酒,醉在动人。每次极端天气都会有不变的场景,交警和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党员干部进入一线,他们敏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有需要的市民送关怀、送温暖,有力保障了道路交通的顺畅和市民生活的正常秩序。雨中坚守的身影,额头流淌的汗水,构成了沈阳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线。
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沈阳应对春雨的实践具有普遍启示价值。这座城市展现的治理智慧,既包含对传统农耕智慧的继承——把握农时墒情助力春耕,更体现着现代治理思维的创新——用系统化防控替代碎片化应对。春雨浸润了土地,也浇灌了层层绽放的春花;春风不仅检验着基础设施的硬度,更丈量着城市文明的温度。这种将忧患意识转化为制度优势的城市治理能力,或许比春雨本身更珍贵。

沈阳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的前瞻性思维,在资源利用中践行的生态理念,在民生服务中传递的人文关怀,凝聚起振兴新突破的大好势头。这场春雨,滋润了大地,也滋润了这座城市,让我们看到了更美好、更有战斗力的沈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孙连宇 摄影:安呈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