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会计人,懂你的迷茫和焦虑。
我刚入行财会行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迷茫,因为看不出每天干活有啥意义,拿我之前公司老会计的话说“这活,是个人都能干”,当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没有很明确的方向,很担心一直这样下去,自己会废掉。
毕竟在一家公司上班干多久,这还真不好说,老板分配啥干啥,这部分也不是我能决定的。
但我也知道焦虑没啥用,所以开始想办法,工作之余思考自己的未来的规划,考考证,学学实操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样不管我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工作中,以后跳槽写到简历上也很给自己加分。
想通这点以后,很少焦虑了。
怪蜀黍做会计这一行满打满算也有三年多了,这三年的经历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快把这辈子踩得坑都踩完了。不过,我也很庆幸这三年多来的经历,可以说是让我脱胎换骨的成长了。
没有当初的爬坑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我。
![](https://static.pqbk.net/images/2024/10/31/4c110c56daa505cf314a0d7de3505cb3.jpg)
下面就结合我这三年多来的爬坑经历,来跟大家聊聊我的会计职业发展规划,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能受到很多启发,也算是没白费老夫熬夜干了三千多字。
Top1:初出茅庐时期---认清自己
初出茅庐时期,顾名思义,说的是刚从大学校门步入社会的骚年的职场生存状态。
在这个时期,对于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来说,所谓的简历跟一张白纸差不多,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我在校的时候是学生会会长”、“拿过国家看励志奖学金”等等,这听起来着实有点牛。
然后呢?其实没啥用,因为财会人的生存之道是:一切靠能力说话,也就是你有独立做账,报税的能力,能给公司带来效益,那你在这条路上稳定发展还是没问题的。
俗话说,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可能有点打击诸位的自尊心,但职场的生存之道就是这么残酷且现实,如果你不想被淘汰,那就找能用自己的能力。
那么,到这一步,具体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下看,你就会恍然大悟了。
认清自己:意思是要能拎得清自己到底几斤几两,自己的优势什么,自己的劣势是什么?
刚毕业那会,在学校的时候虽然偶尔逃课,但成绩还是很不错的,起码理论知识咱脑子里是有的。所以缺点就来了:容易眼高手低!总觉得理论学的好,工作上上手还不是轻轻松松,但实际上,干啥啥都不会。
找工作四处碰壁不说,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企业,会计凭证分类都够我喝一壶了,更别说做账、报税了,以后去大企业发展也不够那资格。
说白了,就是没有认清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导致自己在工作中有劲也使不出来。
Top2:提升能力时期---学习学习再学习
当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时候,那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应届生不仅是人力成本低,而且还是一张白纸,也有他们本身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试错成本低。换言之,你会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用来进步。前提是,你得具备一颗愿意学习的心。
在公司还愿意给你一定成长空间的时候,那就好好的学习,大部分人的职场之路,都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比如我之前就是,第一份工作饱受身心摧残,工资也不高,学了实操,跳槽到了一家会计事务所苦逼日子才算是熬到头了。
学习学习再学习:刚进公司那会啥也不会,每天被老会计怼的怀疑人生,有时候还会听见他们在背后小声嘀咕“这普通二本毕业,跟985的差远了”,我想说我要是985毕业还不来这垃圾公司呢,说别人之前也不撒泡尿照照,看自己配吗!
谁家的锅底没有灰,要不是生活所迫,才不愿意在这受气呢,当时正是疫情,也不好找工作,只能迁就着干,趁着业余时间加加班学学实操,把自己的能力搞上去才是正事。
我看了很多学实操的方法,有人说自己学,有人得报班,最终我选择报班学的,因为我觉得对我这种没有什么实操基础的人来说,自己学学不系统,而且网上资源太乱,我也没啥明确的学习目的,学起来一点头绪也没有,对我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我报的是加图会计的实操班,个人觉得他家是市面上实操机构中做的最专业的。
同样是会计培训班,我觉得加图是实打实的在做实操培训,理论课程我一遍听下来记个八九成没问题,再做做实训中心真账,像我这种的基础不好的人也能在工作中一顿操作猛如虎。市面上其他机构的实操课就没加图专业,东奥来说,考证课做的确实不错,这没啥好争论的,但实操课程多少有点一言难尽,实操理论细归细,但基础不好的小白get不到做账、报税的重点,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点,加图明显比东奥做的好。
![](https://static.pqbk.net/images/2024/10/31/beaba7bdaf9c06148c57b4f231237da2.jpg)
我差不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掌握了做账、报税这些会计人必备技能,工作上的账务自己能处理下来,有时候还能给老会计提一下节省办公时间的建议,成功从挨怼的角色转成被夸的角色。
Top3:登堂入室时期---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会计行业稳健发展,能力固然是占大头的那一方,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也是职业生涯发展也很重要。
找准定位:这里所说的找准定位,不是说GPS坐标定位,而是结合自己的优势或兴趣,找准自己以后该朝财会行业的哪个分支去发展,也就是说,岗位,公司类型的选择。
财会行业的分支其实有很多,岗位方面比如出纳、会计、税务、审计、财管,公司类型方面像会计事务所、金融公司,民营企业等等
每个岗位需要掌握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对个人能力的考察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掉这个问题,其实,这相当于在给自己挖坑跳,最终的结果,表面上看着能力挺强的,做账报税啥都会,但实际上,公司真让独当一面的时候,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跟公司要求的对不上,不就原形毕露了。
![](https://static.pqbk.net/images/2024/10/31/3f02e2db85e902141d0a52679939d4e4.jpg)
我那会学完实操,自己的能力也确实上来了,说实话,我之前的公司简直就是“庙小妖风大”,跳槽是必然趋势,所以我在决定跳槽以后,好好给自己的做了做规划,自己能够独立做账、报税,干个总账会计也不错。
至于行业的话,能去大企业就不去小公司,小公司,一般就两套账,而且财务混乱,待遇低,企业运作不规范风险高。权衡利弊之后,我从原来公司跳槽到了一家会计事务所做会计,事务所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地方,趁年轻,经验比啥都重要。
工资待遇也比原来公司强太多了,刚入职的第一个月发到手工资就6000+,我们公司真的很大方,公积金按照12%缴,也就是说我每个月隐形资产还有一千多,加上节假日的礼品,米面油什么的,太务实了。
Top4、炉火纯青时期---培养管理者思维
其实很多人都有安于现状的想法,觉得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如内审到下面一个子公司,询问会计关于销售、采购方面的问题,一问三不知,然后把问题转给经理来解答;如果会计岗位,只会做帐,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只是按领导要求做的,这样很难在职场发展,所以,管理者思维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培养管理者思维:管理工作对会计人的要求非常高,只掌握一个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直白点讲就是:管什么就要懂什么,管业务就要懂业务,控风险就要懂内控。法律知识储备少不了,要不然员工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触犯了法律红线,等着哭吧!
税务筹划要跟着政策走,财务分析不能光分析财务指标,还要懂市场,懂经济。信息化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原理还是要知道的。
最重要是会沟通,情商要高,到了总监或者主管这一级,重要的是会做人!需要打交道的人太多了,上级的主管部门、政府机关打交道,与下级财务人员、公司负责人打交道,与老板、同级别副总打交道,都是不一样的,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https://static.pqbk.net/images/2024/10/31/f02fb1802ce6685ce4008c5f03a7ac12.jpg)
最后,说了这么多,我来总结一下,归根结底把握住两点:
①会计越老越吃香,也就是经验很重要,能力很重要。
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未来生活才会有奔头。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这句话相信很多人看了会有很多感触,因为我自己经常会想到一两年前的自己有些想法和做的事情简直太傻了,比如多加班工资就会高,领导就会重视,其实在领导眼里只会觉得你能力不行。
当然,这只是我的视角,或许你的视角更为广阔,那这篇回答权当是井底之蛙,但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想过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加油,会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