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重要部署,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赤字率、赤字规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加强财会监督、优化财政管理,是确保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效能的基础性措施。
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在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财经纪律和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监督有利于保障政令畅通、夯实预算绩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会监督,保障财政支出结构有效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落地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财政监督通过对财政资金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反映,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研判财政资金流向及其效率,为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财会监督,保障财政资金效益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监督是财会监督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加强对所属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强化预算约束。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加大绩效监控力度等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创新,离不开绩效的核算和报告。通过预算绩效核算和报告实施财会监督是预算绩效发挥功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财会监督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和基础性信息保障,从而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预期目标。此外,财会监督也有助于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
加强财会监督,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财会监督是严肃财经纪律、预防财经领域违纪违规行为的重要利器。加大重点领域财会监督力度,就是要综合运用检查核查、评估评价、监测监控、调查研究等方式,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反中央宏观决策和治理调控要求、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违纪违规行为。特别是要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规范国库管理、加强资产管理等重点任务,严肃查处财政收入不真实不合规、违规兴建楼堂馆所、乱设财政专户、违规处置资产、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强化通报问责和处理处罚,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推动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更需要重视加强财会监督,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激励约束各级政府习惯于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崔学刚 高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