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淄区玄龄小学的学生在参加蹦床运动。区教体局供图
区域简况
临淄区是山东省淄博市的市辖区,是齐文化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面积664平方公里,辖12个镇(街道),总人口64.9万。全区现有中小学49所、幼儿园92所,现有中小幼学生8.2万人,教职工7000余人。
“过去一到督导评估,大家都忙着迎检。改革后指标少了、内容精了、方法更科学了,这让我们从迎检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抓日常管理和质量提升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中学校长刘存利这番感慨,道出了该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改革带来的显著变化。2024年以来,临淄区实施“基础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创新性评价+差异化评价”的“三评一化”办学质量评价模式,为学校办学注入了强大动力。
1
基础性评价算好“减法”
“基础性评价作为达标性评价,必须突出‘育人为本’这条主线,守牢安全、规范等一排底线。”临淄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利民表示。为此,临淄区教体局果断大幅删减以往繁杂的指标体系,将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的评价指南作为基础性指标核心内容,针对各学段、各类教育分别制定评价标准,重点对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等基本行为规范进行评价。
以义务教育学校基础性评价指标为例,修订后的B级指标由16项减少为12项,C级指标由60项减少为34项,精简幅度达43%。同时,在评价时间安排上,由学年末集中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与学年末集中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指标占比约1/3,有效避免了学校“临时抱佛脚”忙于迎检的现象。在评价赋分方式上,评分从分等次赋分变为达标式赋分,即每项指标分值为1分,达到评价标准得1分,未达到则为0分,突出基础性指标的“达标”,杜绝了仅依据材料好坏打分的现象,极大减少了评分主观性。在评价结果运用上,规定基础性指标评估总得分率高于、等于90%的学校为基础管理“达标学校”,列入当年度奖励备选范围;得分低于90%的学校为不达标学校,区教体局党组对第一年不达标的学校领导班子进行约谈,对连续两年不达标的学校追责问责。
2
发展性评价算好“加法”
如果说基础性评价侧重的是底线红线,那么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教育质量的高线。临淄区围绕“提质”“增值”完善评价指标,聚焦教师队伍发展、学生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成效三个方面,实行定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各类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激发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考虑到每所学校在办学基础、规模、生源等方面存在差异,临淄区在发展性评价上实行分组评价,将义务教育段学校划分为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城区初中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4个评价组,鼓励不同基础的学校分组竞争,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临淄区福山小学虽然是一所区属小学,但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主要来自附近农村,过去评价时一直与其他主城区小学同组竞争,虽个别单项有优势,但总体评价处于组内中下游,学校师生难免有消极情绪。“自从实施分组评价改革后,我们分到农村小学组,大家的干劲一下子起来了,最终也取得了理想成绩。”福山小学副校长曹丽娟高兴地说。
3
创新性评价算好“乘法”
“我们的女篮10次夺得省体育联赛冠军。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我们学校申报了‘以篮球逐光影,承初心励前行’创新性项目,引领学校创新发展。”临淄区雪宫中学党总支书记边志方介绍。
在抓好基础和质量的同时,品牌是区域教育和学校办学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为破解“校校一面”的办学同质化问题,临淄区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实施两轮“一校一案”三年自主发展规划。2024年又启动了第三轮三年发展规划,并将创新性项目作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每所学校立足自身优势,自主申报创新性项目,经统计,全区49所中小学共申报并立项创新性项目93个。
“区教体局每年将对学校创新性项目年度目标达成度进行年度评估,评出发展好、发展较好、发展一般、发展慢四个等次,在三年结束时开展终期验收,认定一批特色学校品牌。”临淄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鹏表示。
“今后,我们将坚持育人为本、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三评一化’办学质量评价模式,强化信息技术赋能评价改革,以科学评价引导形成全区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王利民表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4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亓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