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威海出台十二条措施,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3月31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刘奎忠,威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超,威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庆文,威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于蓬,介绍《加强新时代威海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十二条措施》有关情况。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实体经济、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技能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作用发挥日益凸显,“技能兴威”品牌持续擦亮。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9万人,同比增长216%。为进一步加强政策层面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引导和支持,全面梳理全市现有技能人才政策,吸收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做法,广泛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市及企业、技工院校、技能人才代表的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加强新时代威海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条措施》,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主要内容

《十二条措施》围绕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等主要环节,提出四大行动、十二条具体措施,助推高技能人才规模、素质、结构与全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

实施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一是加快培育建设各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技能人才平台,深入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2万人次,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二是统筹推进“金蓝领”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三是进一步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借鉴韩国制造业“产教合一”经验,探索建立中韩工学一体技工培育新模式。

实施技能人才职业拓展行动。一是支持企业设立技能津贴、带徒津贴等,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带徒传技。二是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增强技能岗位吸引力。三是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更好发挥作用,倡导“产业链”内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共享交流机制。

实施技能人才成长进阶行动。一是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设有高级技师的工种中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岗位,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晋升通道。二是构建以自主评价企业为主体,以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为支撑,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为补充的评价机制,满足多元化评价需求。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共拿出400万元,支持企业自主评价高技能人才。三是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省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市级、县级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加大竞赛支持和奖励力度,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的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位居前列的获奖选手,都设置了资金奖励举措。

实施技能人才激励示范行动。一是逐步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给予中华技能大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领军人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管理期内威海市首席技师政府津贴1000元/月,威海工匠、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一次性奖励1万元。二是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选树高技能人才典型,大力宣传技能人才作用和贡献,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大资金统筹和支持力度,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充分保障。

创新亮点

《十二条措施》紧紧围绕“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鲜明导向,创新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

注重紧扣产业,强化靶向支持。《十二条措施》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加快服务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比如,明确提出企业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体,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并首次提出借鉴韩国制造业“产教合一”经验,探索建立中韩工学一体技工培育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匹配度。

注重聚焦一线,强化激励引导。坚持技能价值激励导向,进一步增强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技能荣誉感。比如,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参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巾帼建功标兵、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依法依章推荐高技能人才作为各级党代表候选人、人大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候选人等,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良好氛围。

注重问题导向,强化多元供给。《十二条措施》聚焦制约技能人才发展的堵点痛点,从打通技能人才成长进阶通道、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出若干举措,让一技之长者有事业舞台、有上升通道。比如,推进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竞赛提升参赛选手技能水平,对竞赛获奖选手按规定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技能人才,参加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马克龙呼吁企业暂停对美投资

法国总统马克龙3日表示,美国2日宣布的关税措施“残酷且毫无根据”,他呼吁企业暂停对美投资。马克龙当天在爱丽舍宫会见了法国航空业、工业、农业和化工业等行业代表及企业协会代表。他表示,美国新宣布的关税措施将冲击国际贸易正常运行,对欧洲经贸造成严重影响,并波及欧洲所有经济领域及出口,他呼吁企业暂停最近已宣

大区大县挑大梁|看铜梁如何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式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 李雨恒今年3月,铜梁举行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重庆金汇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金汇能”)等新型储能产业链上的企业代表坐上了主席台、占据了“C”位。会后不久,铜梁区委主要领导就背上背包,与海辰储能等新型

陕西省工信厅召开全省工业绿色发展大会暨政策培训会

本报讯(记者 李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全省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扎实推动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4月3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西安召开全省工业绿色发展大会暨政策培训会,表彰了2024年为陕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贡献的国

氢燃料电池行业商业化困境与未来展望:亏损扩大下的转型之路

2024年,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进程依然步履维艰。国内四大龙头企业——亿华通、重塑能源、国富氢能和国鸿氢能,合计净亏损约18.1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行业整体面临的困境,也揭示了氢燃料电池商业化道路上的多重挑战。商业化困境:多重因素制约发展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市

恒生科技(513130)获融资买入8.27亿元,居两市第1位

4月3日,沪深两融数据显示,恒生科技(513130)获融资买入额8.27亿元,居两市第1位,当日融资偿还额7.54亿元,净买入7310.45万元。最近三个交易日,1日-3日,恒生科技(513130)分别获融资买入8.13亿元、8.80亿元、8.27亿元。融券方面,当日融券卖出0.00万股,净卖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