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青岛市疾控中心特别推出了预防接种系列科普专辑,供广大市民参考。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袭。有些家长非常细心,发现疫苗临近有效期时,觉得疫苗快到期了,效果肯定会变差,担心打上后非但效果不好还会对孩子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那么,临近有效期的疫苗到底能不能打?真的会影响保护效果、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吗?中心专家王洋为市民朋友科普疫苗效期这点事儿。
什么是疫苗的有效期?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有一定的保存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三部》通则和指导原则中生物制品术语规定,有效期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用以签发制品供临床使用的最大有效期限(天数、月数或年数)。
疫苗的有效期是如何确定的呢?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赖于疫苗上市前长期的稳定性试验,并且有效期是根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稳定性研究获得的贮存寿命而确定的。
按有关技术的要求,在稳定性试验要求的基础上至少要减掉6个月,才能作为疫苗的有效期,也就是说即使超过标示有效期半年,疫苗也必须是安全、有效的。例如: A群流脑疫苗,说明书上规定有效期为2年,实际稳定性试验的验证时间一定超过2年半。因此,疫苗不是一过有效期就“失效”的,而是还有至少6个月的缓冲期。
临近有效期的疫苗到底能不能接种?
通过疫苗稳定性试验可以知道,疫苗的“有效使用时间”要比疫苗的“有效期”至少长6个月。因此,临近有效期,但没有过期的疫苗和刚生产的疫苗一样,都是安全、有效的。家长们不用担心,只要是在有效期内的疫苗(包括快过期的疫苗)其保存和运输过程是合格的,都可以正常接种,并不会增加疫苗不良反应,也不会降低保护效果。例如:疫苗的有效期为“2025.4.30”,那么在2025年4月30日24时之前均可使用。
家长们,为了宝宝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疫苗保护,一定不要因为等待一个远效期疫苗而错过最佳接种时间。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