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给摄像头套上法律笼头

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这部中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不仅为公共安全划定了法治边界,更在数字时代的权利图谱中,勾勒出一幅公共治理与个人权益相得益彰的新图景。

在技术无孔不入的今天,摄像头既是维护公共安全的利剑,也可能成为刺破隐私盾牌的暗器。从民宿客房暗藏针孔摄像头的黑色产业链,到医院更衣室偷拍事件频发,公共空间的监控设备一度沦为窥私工具,公民在享受安全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隐私裸奔的代价。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件同比增长436.36%,这暴露出旧有监管体系在技术浪潮中的力不从心。而《条例》的出台以法治之力为技术套上缰绳,通过精准的制度设计,有望让摄像头回归公共治理工具的属性。

图源:视觉中国

这首先体现在对监控设备安装的源头治理上。《条例》以列举式禁令划定了技术不可逾越的红线:旅馆客房、学生宿舍、公共浴室等私密空间被明确列为禁装区域,还将“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其他区域”作为兜底条款,这种负面清单和动态识别相结合的立法智慧,既堵住了传统偷拍高发地的监管漏洞,又为应对未来技术变异预留了空间。《条例》还将酒店经营者的管理责任前移,要求其履行日常检查义务,未尽责者将面临停业整顿等处罚。

为了降低视频图像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条例》明确规定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达到30日后,对已经实现处理目的的视频图像信息,应当予以删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机关调取数据需履行审批程序且不得超范围使用;即便是公民因寻人寻物需要查阅,也必须获得管理单位同意并承诺保密。这些规定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形成呼应,构建起从采集、存储到使用、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公共治理的转型,在《条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法律不再简单粗暴地禁止个人在自家门前安装摄像头,而是要求调整拍摄角度、设置物理遮挡,确保“既看得见安全,又望得见边界”。这种“比例原则”的运用,既承认了技术赋权个体的合理性,又通过“拍摄范围不超出必要限度”“存储信息不得外泄”等具体要求,将私权行使约束在他人权利的红线之内。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推动条例落地生根,仍需破解三大现实困境:其一,需避免陷入“运动式执法”造成的监管疲劳,推动既有系统尽快完成备案,并在过渡期进行分级分类安排。其二,为推动技术标准与法律规范协同发展,需尽快出台配套备案标准、建设规范,凭借可操作的细则填补立法空白。其三,在具体场景中动态调整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的价值排序时,亟待建立案例指导制度,通过司法裁判确立“必要限度”的判断标准,防范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条例》既是对监控泛滥的法治回应,也是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当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开始学会“礼貌地注视”、公民隐私权在数据洪流中挺立起法治堤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行政法规的诞生,更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对技术理性的驯服、对人性尊严的守护。

文/孔德淇

热评丨安装摄像头不能再“任性” 新规划出“隐私禁区”

“您已进入视频监控区”——在商场、医院、机场、地铁等地方,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警示语。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在打击违法犯罪、强化治安防控及优化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公众有目共睹,但在享受其带来的安全感的同时,很多人也在被视频图像信息泄露、滥用甚至违法偷拍等问题困扰着。如何达成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权都需要

“刷了20多遍视频,确认那是我姐姐的手”缅甸华人求助,厦门蓝天救援队正在救援

来源:台海网“刷了20多遍视频,确认那是我姐姐的手”缅甸华人刷视频认出被困亲人身体特征,厦门蓝天救援队正在救援台海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郑丽金)近日,一段缅甸地震灾区的救援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令人动容的是,这段视频成了缅甸华人明女士认出自己被困姐姐的关键线索。4月3日,接到救援信息的厦门蓝

云南一男子喝自制泡酒中毒入院抢救:从135斤暴瘦到80斤,住院50多天脱险

云南澜沧一男子在饮用自制的香樟木泡酒后,呼吸不畅,连走路都变得困难,被家人送往当地医院,经医生诊断为黄曲霉素中毒,真菌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后经转院至昆明的医院抢救,他住院50多天才脱险。近日,该男子在网上发布视频分享了自己因饮用植物泡酒中毒的经历,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播放量突破1200万。他称,发视频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开幕 陈文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新华社厦门3月31日电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30日在福建厦门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文清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在“一带一路”这个汇聚150多个国家的广阔平台上,法治既是各国加

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向清标(左)和向宏俊在聊天。受访者供图“山白”的资料书籍。 龙玲玲摄(人民视觉)向宏俊在“山白”的创作基地做景泰蓝茶盘。龙玲玲摄(人民视觉)从古丈西站出发,辗转深入大山。道旁青山耸峙,白云悠悠,田舍俨然,40分钟后,拐过几道坡梁,进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断龙山镇梅塔村,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