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乘改革之势 绘发展新景——2024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云花、云咖、云茶香飘世界,绿色低碳转型步履铿锵,“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加快形成;创新活力涌动,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改革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过去一年,我省对标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改革“施工图”,乘改革之势、持改革之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在云南落地落实,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被逐一破解,一批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成效逐步显现,一件件民生实事惠企利民,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向中心聚焦 开创发展新局面

2024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3.15万亿元,经济转型成“形”起“势”,走好了“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

成绩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行动,也是全省上下合力推动各领域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处攻坚的担当与作为。立足云南实际,制定出台省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意见,对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作出部署,明确9个关键领域改革突破口,提出326项改革举措,推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深层次变革。围绕解决突出矛盾、推动重大改革落实设置改革议题,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25个改革方案和报告。

——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改革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实施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指导意见,优化“绿电+先进制造业”发展机制,能源关键指标全面完成,以绿电为主的多元供应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云南工业“新三样”快速崛起;“1+10+3”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和“管运分离”改革,超过95%的开发区制定权责清单,开发区均成立运营公司或与第三方签订运营协议,探索建设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等10个零碳园区。

——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以改革“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完善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全省清理修订涉企不平等规章文件159件;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抓实办好10件惠企实事,创新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得到广大经营主体的一致好评;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同一事项在全省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出台促进民间投资举措,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市政、水利等领域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出“云字号”专属信贷产品80余款,迭代升级“融信服”平台,累计授信3400多亿元,惠及企业24万户次、脱贫户3万户次。

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截至2024年底,全省经营主体达680万户,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量在全国的排名由2020年的第26位提升到第9位。

向重点发力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越是关键时期,越是要以改革破局开路,用“关键一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

以口岸经济为抓手,不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智慧口岸建设指引,磨憨铁路口岸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连接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河口口岸实现跨境电商“一箱到底”直达越南海外仓;健全昆明托管磨憨体制机制,磨憨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云南自贸试验区形成393项制度创新成果,80项属全国首创;中老铁路运营和沿线综合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中老铁路国际货运业务辐射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的互联互通。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法治云南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我省健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统战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代表人士数据库;强化人大监督机制,开展专题询问;深入推进374个边境幸福村建设,试点开展互嵌式社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建设,党建纪检改革扎实有力。我省扎实推进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建立省市县三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全覆盖开展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调整政治素质不过硬省管干部,制定措施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回应群众关切

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改革的初衷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打出了暖人心、惠民生的“组合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体制改革多点突破,促发展惠民生。我省开展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实现“上门普法”常态化;建立“检察长接诉”与“检察官访企”机制,建设昆明南亚东南亚法律服务中心,组织百名律师入驻;实施“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和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推动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工作机制,惠及102.53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23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完善退役军人法律援助机制,设置法律咨询窗口7170个。

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亮点突出。我省圆满承办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文化骨干试点工作,电影《我本是高山》、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获“五个一工程”奖;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完善旅居云南发展体系,旅居人数近400万,制定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和跨境旅游合作三年行动,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664.84万人次;细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机制,完成90家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27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完成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25个高频医保经办事项“全省通办”;全省人均运动场地面积达2.85平方米,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我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全面修订出台滇池保护条例等9个湖泊保护条例,推动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护条例(草案)立法,落实双碳“1+N”政策体系;实施林草特色产业园区创建认定办法,颁出全省首批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全省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用好用活改革的“关键一招”,加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不断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晓瑞

强化网售食品安全监管

来源:经济日报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直播带货、私域电商、社区团购等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网络销售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重点关心的领域,加强新业态监管不仅是保障公众健康的迫

钟睒睒谈农夫山泉云南捐建5座茶厂:“授人以渔”留下标准化理念

近日,农夫山泉在云南捐建的5座现代化茶叶初制厂陆续完工。据悉,这5家茶厂位于普洱市景东、思茅、景谷,以及临沧市临翔、云县,总投入超1亿元,单厂日处理鲜叶能力达2万公斤,是普通初制厂的5倍以上。钟睒睒表示,农夫山泉在云南的茶叶收购量今年大概会增加到10个亿,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在当地留下先进的标准

云南铁路开行踏青列车

【来源:云南网】云南网讯(记者 李承韩 通讯员 田瑜)4月5日,由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C552次“踏青赏春·滇南诗画行”踏青列车从昆明站准时发车,30名游客开启了两天一晚的石屏、建水之旅。此次行程结合踏青特色,串联石屏古城、异龙湖湿地公园、观光米轨小火车等景点,通过湖畔徒步、古街寻春、乘

乘改革之势 绘发展新景——2024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云花、云咖、云茶香飘世界,绿色低碳转型步履铿锵,“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加快形成;创新活力涌动,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改革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过去一年,我省对标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改革“施工图”,乘改革之势

今年辽宁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370万亩 计划建设18个整体推进县

今年,我省将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1370万亩,同时鼓励各地在计划任务面积基础之上增加实施面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扩大辐射带动面积。计划建设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18个、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县级应用基地57个、乡级应用基地158个。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制定的《辽宁省2025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