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日前,北京师范大学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新课标、新教材)学术年会2025落幕,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获悉,会上,《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2025年度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规划包括基础建设期的平台搭建、深化应用期的课例研究以及成果推广期的标杆案例等,通过6大阶段22项重点任务的系统部署,保障AI+循证教研项目落地。
年会当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中小学校长、教师和企业代表现场参会,全国各地近2万余名教育工作者共聚云端,共话未来教育前沿发展。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成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婧婧等作主旨发言,探讨了人工智能支撑课程实施、教学变革、教师发展等教育核心场景的融合创新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技术应用向生态重构的新模式转变。
“AI大先生”平台由北京师范大学于今年初发布,平台利用模型微调与检索增强生成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专业的教育垂类大模型。同时,依托该平台的AI+循证教研联盟成立,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联盟区域和200多所联盟学校加入,基于AI“大先生”平台开展课例分析和循证教研,汇集了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十余个学科逾千个课例。
在此次年会上,《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智能化教研模式,旨在通过课堂智能观测、多模态学情分析等关键技术应用,赋能课堂教学变革与“双新”落地,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现代化教师,助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方案》的行动计划细化到月,根据计划,4月至5月将在联盟基地开展循证教研培训,6月至8月是课例研究阶段,将开展AI课堂教学观察、课例研磨并形成课例研究报告,9月至10月将通过举办联盟大赛展示AI课堂教学成果,并于年底宣传推广,通过征集案例、编印成果集发布联盟成果。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