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退休教授在英德种芹菜,以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连日来,北江河畔的英德沙口镇高桥村细坪组翻涌着翡翠般的绿浪,130余亩西芹舒展着油亮的叶片,空气中浮动着独特的辛香——这片当地规模最大的芹菜种植基地即将迎来今春首茬丰收。

高桥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成功整合连片耕地约200亩,与农业企业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既保障了村民稳定的土地收益,又为规模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退休教授带来“法国皇后”

这片“绿金田”的管理者是一位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退休教授。

清晨6时,60岁的刘玉周已驱车穿梭在乡间小道,到隔壁村子接村民上班。“现在是采茶高峰期,村民也不好找。”刘玉周笑道,芹菜即将进入丰收期,需要许多劳动力,当地村民不够的话还会去镇里其他村接人过来。

退休教授刘玉周在英德种芹菜。

“这个芹菜品种是‘法国皇后’,北方很多地方只能种一茬,我们这里无霜期长,120天就能收一茬,理论上一年最多可以收四茬,这段时间属于反季节种植。”刘玉周蹲在地头,指尖轻抚过肥厚的芹菜茎介绍,“芹菜是天然的绿色蔬菜,其本身特有的味道可以驱赶虫子,不用打农药,也属于药食同源食物,既可入菜又具备药用功效。”

刘玉周说,他曾经是河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之后又在河南农科院园艺所工作了多年,主要研究蔬菜种植领域。多年前,他买断工龄退休开启农业领域方面的创业,如今是多个农业服务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他在英德其他乡镇也有种植红薯、水果玉米等农产品。

村民在给芹菜施肥。

“去年由于北方多地受洪灾影响,行情高峰时,芹菜从地里批发每斤都有3.6元,去到市场有七八元,市场面向全国,我们在广州江南市场还有摊位。”刘玉周表示,虽然当前价格有所回落,但按一年保底二至三茬算,亩产一万斤,收益依然可观。

据了解,为确保芹菜种植顺利开展,种植基地雇佣80名当地村民从事播种、管理等工作,日均收入达120元。村民既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益”。

规模经营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过去,高桥村的农业生产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地块零碎、种植结构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村民种植的芹菜虽然品质不错,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经济效益较低。

为破解这一难题,高桥村村委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采取“农户自愿、村集体协调、企业承包”的模式,整合细坪组、长江坝组约200亩连片土地,引进英德市锋农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打造种植基地。

“刚开始割,卖出四五千斤,准备过几天就大量上市。”英德市锋农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范文锋是刘玉周的合伙人,去年一次偶然机会两个人认识,范文锋了解到芹菜种植的前景和优势后,毅然将百亩农田改种芹菜,于今年1月份开始种植。

如今,该公司引进的“法国皇后”耐低温、抗病性强、产量高、口感细腻柔嫩,通过科学种植,芹菜亩产可达5000公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2至6元计算,亩产值在1万至3万元之间。今年初已种植130亩芹菜,预计全年总收入300万元。

优良的种植品种、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种植技术……高科技加入农业种植显现成效,“今年价格还可以。”范文锋看着连片芹菜地充满信心地表示,准备跟刘玉周合作连片种植几百亩水果玉米。

据介绍,基地目前采用“甘薯/玉米+芹菜”的轮作模式,上造种植甘薯、玉米等粮食作物,下造重点发展芹菜种植。

这是沙口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主动谋划发展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努力在全镇打造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先富带后富,引导更多农户参与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升沙口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村民正在收芹菜。

引进的英德市淇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启动甘薯产业提升项目,建成60亩脱毒种苗基地及千亩高产示范区;英德宝中宝农投公司完成5000亩种麻竹笋种植基地建设,配套加工厂正在建设中;红峰村红薯加工项目已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沙口社区与沛丰公司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开展“清溪鱼”水产养殖项目……

目前,该镇已培育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8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家;家庭农场10家,其中示范农场4家,省标杆家庭农场1家。

南方+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姚兰芳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成都“打野”流行,百元一斤药材被游客“打野”损毁

随着成都天气回暖,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城郊徒步、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不时摘下些野菜尝尝鲜。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各种“打野”攻略层出不穷,分享着探寻野趣的乐趣。然而,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因为一些游客在采摘时不加区分,误采了村民的农作物,给村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上山挖野菜的

山东安丘:科技种出致富田

新华社济南4月12日电 题:山东安丘:科技种出致富田新华社记者王志春耕时节,在山东潍坊安丘市石堆镇的一片片麦田里,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掠过麦田,光谱数据实时传回,智能终端屏幕上的彩色热力图显示出农田“健康”情况。“深红色区域代表田块长势良好,施肥合理;浅绿色、黄色区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氮磷钾失衡,

定了!中国杨凌农高会夏季分会将于5月17日举办

初夏农事忙,农机来助力。中国杨凌农高会夏季分会暨2025AME西部农业机械装备展览会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杨凌农高会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服务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展会,依托杨凌示范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将以“智慧农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面向西部地区旱作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化、农业数字化

市政协到新田考察调研委员工作室建设运用工作

今日永州讯(新田特约记者 邓提茂 通讯员 骆红松)4月10日,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守凯一行来新田考察调研委员工作室工作。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诚陪同。考察组一行参观了政协工商联界“扶残讲堂”委员工作室和农业界“硒锶农业”委员工作室,对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平台和载体作用服务界别群众、发挥界别优势广泛

退休教授在英德种芹菜,以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连日来,北江河畔的英德沙口镇高桥村细坪组翻涌着翡翠般的绿浪,130余亩西芹舒展着油亮的叶片,空气中浮动着独特的辛香——这片当地规模最大的芹菜种植基地即将迎来今春首茬丰收。高桥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成功整合连片耕地约200亩,与农业企业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既保障了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