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京敦煌”考古有新发现!隋唐至明清,千年古道这样修建

素有“北京敦煌”美誉的云居寺有一条1.6公里的千年古道,沿用至今。最近,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经过考古测绘,揭秘了古道的10种修建方式,涵盖从隋唐至明清各时代的遗迹。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咱脚下走的古道有1400多年历史了。经年累月,这些白云岩已经被踩出了脚窝子,表面非常光滑。”从石经山山脚出发,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带着记者,顺着古人踩出路,一路往山上走。

在一段陡坡前,他站定往上指:“隋代始建云居寺时,古人依山就势开出最原始的路。到了唐代,明显‘富裕’了,古人在原石上稍加修饰,开凿出阶梯。”

“这条路就是辽代修的了。”一段笔直陡峭的小道上,罗炤放缓脚步,细细解读,“经过考古测绘,这段路本来有4个拐弯,辽代人抄了个近道,做成了现在的直道。”

过了辽代险路,眼前豁然开朗——整齐的石条层层铺设,一路向山顶延伸。“这些石阶是古人从山下辛苦运上来的,做工很精良。瞧,道路两侧还有很规整的‘马路牙子’。”罗炤指着路边凸起的矮坎说,“请教了建筑专家,这些矮坎是护路的基础。这很符合唐代节度使出行的规格。”

罗炤介绍,此次共发现了10种不同时期的修路方式。“这些路的功能也不一样,最初是用于运石经到山上的藏经洞,也为唐代节度使和辽代皇室到访修过路。”

这些新发现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了云居寺和石经山历经数个朝代的建设过程,摸清了石经山古道形成的过程。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对这些遗存开展深度发掘,进一步揭示石经山这一延续数百年的工程。

云居寺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珍藏着世上绝无仅有的1.4万余块石经和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造型独特、雕刻精美的塔群。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祺瑶

“北京敦煌”考古有新发现!隋唐至明清,千年古道这样修建

素有“北京敦煌”美誉的云居寺有一条1.6公里的千年古道,沿用至今。最近,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经过考古测绘,揭秘了古道的10种修建方式,涵盖从隋唐至明清各时代的遗迹。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咱脚下走的古道有1400多年历史了。经年累月,这些白云岩已经被踩出了

“敦煌网”海外平台何以走红美国?

对比其他跨境电商,Dhgate的商业模式在关税风暴下具备一定的抗压性文|《财经》记者 杨立赟编辑 | 余乐4月15日,一家在国内声量不大的跨境电商“敦煌网”,突然在美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应用程序”下载排名中跃升至第二,仅次于ChatGPT。敦煌网是该平台在中国的名字,它在海外叫DHgate,是一个B

明前茶为何贵如金

南宋 刘松年 《卢仝烹茶图》对茶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茶界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明前茶顾名思义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特点是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那么,除了品质上乘之外,究竟是什么让明前茶“贵如金”呢?唐代,明前茶的概念开始清晰。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湖州刺史

活起来:“破圈”的传统文化新叙事

每经记者:黄博文 熊嘉楠 每经编辑:文多■编者按2025年,中国品牌在升维。上市公司出现许多引人瞩目的品牌新现象:反“内卷”倒逼效率提升、文化赋能价值内涵、AI(人工智能)驱动智能跃迁、全球化叙事涌现⋯⋯同时,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决策逻辑已从单一的功能需求转向更具深度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中国品牌正经历

星空有约丨斗柄东指 天下皆春

新华社南京3月19日电(记者王珏玢、朱筱)3月20日将迎来春分节气。这一时节草长莺飞、花满枝头,天上的星斗也指示着春天的到来。我国古代有“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说法,意思是当夜幕降临时,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意味着春分时节到来。什么是斗柄?如何通过它的指向判断季节?现代观测时间与古代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