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人放火什么罪

人为放火属于 危害公共安全罪,具体罪名是放火罪。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的相关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主观方面:

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客观方面:

表现为实施放火行为,即故意造成公私财物燃烧。放火的方式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例如使用各种引火物直接点燃公私财物;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职责,任由火灾发生而不加干预。

客体:

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放火罪根据其危害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刑罚: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如果行为人实施其他犯罪行为后为了销毁罪证而放火,或者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放火并且已经着手骗取保险金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建议在实施任何行为前,要充分认识到其法律后果,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公共安全。

大连市公安局发布公告

大连市公安局关于开展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备案工作的公告根据《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99号,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现就开展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备案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备案对象依据《条例》第七条规定,在下列公共场所建设的公

热评丨安装摄像头不能再“任性” 新规划出“隐私禁区”

“您已进入视频监控区”——在商场、医院、机场、地铁等地方,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警示语。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在打击违法犯罪、强化治安防控及优化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公众有目共睹,但在享受其带来的安全感的同时,很多人也在被视频图像信息泄露、滥用甚至违法偷拍等问题困扰着。如何达成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权都需要

刘忍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日前,经宿州市纪委监委指定管辖,泗县纪委监委对宿州市中心血站党支部原书记、副站长刘忍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刘忍背弃初心使命,丧失党性原则,处心积虑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他人礼品,违规接受宴请和旅游安排;将工程交由亲属施工;收受供应商款项用于支付单

给摄像头套上法律笼头

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这部中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不仅为公共安全划定了法治边界,更在数字时代的权利图谱中,勾勒出一幅公共治理与个人权益相得益彰的新图景。在技术无孔不入的今天,摄像头既是维护公共安全的利剑,也可能成为刺破隐私盾牌的暗

威海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隋永华受贿、行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2025年3月31日,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威海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隋永华受贿、行贿一案,对被告人隋永华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以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九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八十万元。受贿所得赃款赃物依法没收,上缴国库。经审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