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个老中医信得过、不简单—— 会开药方,也会开致富方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佘高慧

“这个枝还可以,花也不错。”暮春,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龙王淌组,81岁的江灿银在落龙公路上“巡诊”,不时凑到路旁的枇杷树前,手指拂过枝头,如中医把脉一般。这遍野的枇杷是他的心头肉。

60多年医者仁心,5年守望产业,江灿银见证并参与了龙王淌从“偏远穷”到“白富美”的蝶变。

仁心济世 有求必应护健康

12岁跟着老中医当学徒,15岁到村卫生室工作。1981年,江灿银考取湖北中医学院四年制函授班,成为第一批在村卫生室工作的大学生。

2004年,江灿银退休了,带着半辈子的行医经验留在故土。

在江灿银的书房门边,最顺手的地方挂着一个保健箱,里面放着听诊器、血压计等常用医疗设备。这个保健箱陪伴他度过了20多年7000多个日夜。

开展常规体检,教授保健知识,诊断小痛小病……在大山深处,江灿银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通往村民心中的“移动诊室”。他说:“人家因为信任才来找我,我必须做到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村民说:“江医生信得过!”

这个“信得过”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

60多年来,江灿银出过多少次诊,治好了多少病人,没法统计。20多年来,退休后的江灿银没有收过一分诊费,村民记得清清楚楚。

“月有薪金,吃穿不愁。”江灿银在《我和我的家史》一书中写道,“国家给我发的有钱,哪个要你的钱呢?”

“挖掘中药草宝库,不能让民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偏方失传。”2016年,江灿银开始编写恩施《民间偏方集》,一年多时间三易其稿,于2018年出版发行。

该书汇集了恩施民间上千种单方、验方、秘方,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等领域,并融合了疑难杂症治疗、意外抢救措施、针灸推拿技法等。

把脉发展 振兴路上守乡愁

“最近要抓紧施肥,过段时间就要套袋了。”3月24日,茴坝村召开清洁家园、乡村振兴群众会,江灿银指导枇杷管理技术。

2017年,恩施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驻村工作队引进“白玉”和“大五星”枇杷品种。村民试种150亩,江灿银虽心存疑虑,但明白唯有发展产业才能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

投资商突然撤资后,村民信得过江灿银,于是聚集到他家,要他拿主意。“不能急,先冷静,再分开做工作。”他从弟弟江灿宣家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劝说。

江灿银自学枇杷管护技术,为村民提供指导。3年间,村里枇杷产业发展到2400多亩。

2023年5月31日,茴坝枇杷节开园。江灿银家门口,百余名游客前来采摘。村民的枇杷找到了销路,当年增收300多万元。

当年,村民胡云、胡代双回乡成立枇杷合作社,龙王淌组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转型成为新型农民,生活如枇杷般愈发甘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这个老中医信得过、不简单—— 会开药方,也会开致富方

【来源:恩施日报】通讯员 佘高慧“这个枝还可以,花也不错。”暮春,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龙王淌组,81岁的江灿银在落龙公路上“巡诊”,不时凑到路旁的枇杷树前,手指拂过枝头,如中医把脉一般。这遍野的枇杷是他的心头肉。60多年医者仁心,5年守望产业,江灿银见证并参与了龙王淌从“偏远穷”到“白富美”的蝶变。仁

邓某在仪陇立山上演“零钱套路”,失手!村民擒贼上演反杀!

[x]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成都“打野”流行,百元一斤药材被游客“打野”损毁

随着成都天气回暖,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城郊徒步、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不时摘下些野菜尝尝鲜。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各种“打野”攻略层出不穷,分享着探寻野趣的乐趣。然而,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因为一些游客在采摘时不加区分,误采了村民的农作物,给村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上山挖野菜的

退休教授在英德种芹菜,以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连日来,北江河畔的英德沙口镇高桥村细坪组翻涌着翡翠般的绿浪,130余亩西芹舒展着油亮的叶片,空气中浮动着独特的辛香——这片当地规模最大的芹菜种植基地即将迎来今春首茬丰收。高桥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成功整合连片耕地约200亩,与农业企业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既保障了村民

主人用鱼虾招待“贵客”

村民郑福珍(右二)和他招待的贵客丹顶鹤。受访者供图本报讯 记者徐刚报道 4月5日,辽宁盘锦发生暖心一幕:一只受伤丹顶鹤“串门”到农民家中,村民发现它受伤后,不仅立即找来鱼虾喂食,还小心翼翼地为其包扎伤口……“当时我正在家门口稻田地里收拾杂草,发现一只丹顶鹤正蜷缩在草丛中,一直在叫唤,估计是受了伤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