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生产车间。 张海娜摄
不久前,山东省胶州市举行了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链主挂帅”推进大会,确立了企业为主体,“链主”唱主角的新型招商模式,目标是加快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支撑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在胶州,这样的“链主”效应逐步呈现:中储钢超打造“钢铁超市”,吸引200余家钢贸企业入驻;山东高速供应链项目落地后,带动6家物流金融企业跟进投资……近年来,胶州市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升级,加速智能家电、新能源、绿色食品等领域企业集聚,打造出一批行业标杆,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逐渐壮大。
拥抱数字技术
走进位于胶州市的海尔空调互联工厂,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生产现场和忙碌的自动化生产线,各类机器有条不紊地工作,智能机器人穿梭其间,精准地完成各种操作。
“为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已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我们采用大数据、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多项领先科技,实现从产品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订单交付到用户服务等全价值链的优化。”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总经理许磊介绍,经过数字化改造,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实现了“先下单后生产”的生产模式。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5G、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胶州市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了“工赋上合”综合赋能平台,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融资、试验、推广以及产品研制、设计、加工、检测等全链条综合性科技服务。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数实融合已成为胶州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传统产业得以焕发新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位于胶东街道的青岛青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冶金固体废弃物中“掘金”的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顺应“两化”融合趋势,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在研发方面,公司通过引进多款设计软件,提高了设计工艺流程的效率;在生产方面,通过引进MES(生产管理系统)、ERP(企业一体化办公软件)系统,实现从领料到生产、检验、入库、出库等物料的全链条追溯,引进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数控车床、激光切割机、中试生产线等高端智能装备,实现了产品设计、工艺管理智能化。“数字技术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融入制造环节,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150%,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实现品质可控、计划可控的制造新模式。”该公司总经理于阔涛说。
在胶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数字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目前,胶州市共有600余家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众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了产业升级。
延链补链强链
位于胶州市九龙街道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自2022年开始规划建设以来,已规划布局了冰箱、洗涤、空调等全产业链的“十大工厂”。目前,其冰箱年产能已达到420万台。全部投产后,预计将年产高端家电整机2600万台。
依托龙头项目带动,胶州市全力推进卡奥斯新城建设,持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招商,不断优化智能家电的上下游配套,加速培育胶州市首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青岛星隆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冰箱门框生产的企业,随着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一期、二期项目的陆续投产,作为其上游企业的星隆精密获得的订单也越来越多。“我们离卡奥斯近,既有成本优势,又沟通便利。我们便积极开拓其他冰箱零部件,像彩涂板、铰链、滑轨、支撑板等一系列产品正在研发中。”江苏玖星精密科技集团副总裁、青岛星隆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含才说。
星隆精密落户胶州市已有3年时间,以此为基础,胶州市进一步向玖星集团推介卡奥斯新城千亿元级智能家电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促成玖星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签约,帮助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找到新的增长点,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0亿元。
以卡奥斯新城项目为引领,胶州市正在加速建设千亿元级智能家电产业链,持续加强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工作。目前已招引玖星科技、科隆冷凝器等19家智能家电产业上下游企业,集群式发展的优势不断凸显。截至目前,胶州市已招引储备智能家电产业链上下游项目29个,总投资146.6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16个,拟开工建设项目3个,在谈储备项目10个。
“龙头”带动“龙身”,“链主”驱动“链条”,胶州市正在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走进山东利他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三台高约10米的吹膜机组映入眼帘,其中两台正在连续不断地生产食品包装用薄膜,另外一台正在调试。该公司总经理车彦明介绍,这几台设备是行业内比较先进的五层共挤吹膜机组,可以根据食品包装的要求,生产多种功能型的薄膜。
利他乐包装是去年下半年里岔镇引进的产业上游项目,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仅用了半年左右,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过亿元,将进一步夯实胶州市绿色食品产业赛道,完善产业链条。目前,胶州已初步形成原料供应、科技研发、产品加工、冷链仓储、市场营销等产业链条,生产及关联企业近70家,品类超过40余种,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科技创新引领
近年来,胶州市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链成势。在青岛质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一件件撬装式SOEC系统正装车发往交付企业。该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零碳园区、实验室、火电厂发电机冷却用氢等小规模用氢场景,在化工、钢铁、核电等工业余热废热场景进行热电耦合制氢时,将发挥显著作用。“这个产品是公司在一代、二代SOEC系统产品的基础上,突破大功率模块化集成技术瓶颈,结合热电耦合技术推出的最新系统。单位氢气直流电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产品发货现场,该公司总经理吕大伟告诉记者。
SOEC技术路径作为电解水三种技术路径之一,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然而也面临着市场考验。为此,胶州市助力企业在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我们结合企业创新需求,加大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对接力度,重点做好氢燃料电池、太阳能制氢、分布式氢能、固态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应用技术的布局研发,推动高校成熟项目在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园中试熟化。”胶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张磊说。
在青岛联合智捷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一座外观酷似“超大饮水机”的前端换电站,集充、换电于一身,3分钟即可快速完成对电动车的换电补能。“我们的前端换电站,投资和运营成本是传统换电站的二十分之一,占地只需5平方米,而且能适用全系车型,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换电站新模式。”该公司董事长刘同鑫说。
目前,胶州市新能源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青岛天能重工为龙头的风电配套装备企业、以汇金通为龙头的特高压输配电铁塔企业、以特锐德为龙头的智能电网设备企业、以东软载波为“链主”的储能装备生产企业、以中启胶建为龙头的光伏装备制造企业等。今年,胶州市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市场建设以及深化国际合作等措施,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将聚焦突破智能家电、新能源、绿色食品、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5个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实施和加快布局其他17个产业,构建从产业链供应链分析到项目策源再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服务的工作闭环,扎实推动项目落地。”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胶州市副市长周林说,“从产业赛道研究到科技创新引领,从成果转化提速到产业融合升级,每一步都紧扣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精准发力,从各个维度高质量完成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目标。”(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